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9941|回复: 16

通江湖泊背景资料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05-5-11 22:57: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通江湖泊背景资料

2003-04-09 12:15:31 第1页

  通江湖泊指与河流相通,有江河水自由入湖或湖水自由入江河的湖泊。如在长江,指那些湖水自由排入长江或自由接受长江来水的湖泊。与此相对应的是阻隔湖泊,即由于大坝、堤坝、水闸等修建,湖泊与江河间的水的交流受到阻隔而不能自由交流的湖泊。
  长江中游是中国湖泊最为集中的区域之一,湖北省曾有“千湖之省”之称。长江两岸的绝大多数10平方公里以上的湖泊原为通江湖泊,数量超过100多个,其中湖南约20个,湖北近40个,江西、安徽约10个(见附录)。但现在除了中国的二大淡水湖鄱阳湖和洞庭湖,其它通江湖泊几乎已全部被切断与长江的自然联系。

  由于通江湖泊的减少,长江中游地区湖泊总面积萎缩率大大超过30%,有些湖泊萎缩率达70%以上,如武汉市郊的武湖。与此同时,大多数原通江湖泊鱼类物种数也大大降低,多数湖泊减少率达30%,有的达60%,如西凉湖原有近90种鱼类,现可能不足50种。

  恢复湖泊通江的意义非常重大,主要包括:

1)为许多洄游或半洄游性鱼类提供“三场”(索饵场、繁殖场、育肥场);
2)保护湖泊的自然属性和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减缓湖泊的萎缩趋势;
3)保持有较多类型的湿地,如有涨落区、浅滩、滩涂等重要湿地,利于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恢复;
4)增强湖泊降解污染的能力。
5)提高湖泊防蓄洪能力。由于江湖水间的自由交流使得湖泊面积有很大的伸缩性,能为蓄洪、排洪提供较大的空间,大大降低洪水的危害。

  阻隔湖泊的危害有:

1)使鱼类失去“三场”,大大威胁洄游和半洄游鱼类的生存,这是长江鱼类资源和极大多数湖泊的鱼类多样性显著降低的重要因素。如涨渡湖的鱼类种类,原为80多种,现不过60种,渔业产量只有历史产量的50%。
2)加速湖泊的萎缩,破坏其中的生态系统。由于湖泊不通江,使得湖泊管理成为水库式管理,湖泊由此失去交流,水量减少和淤积速度加快,使得围湖造田成为可能;另外,湖泊的生境单一化,大多数生物难以生存,使得原有的生态系统破坏,极易造成富营养化灾害。
3)湿地面积和质量大大下降,由于水库式管理导致了湖泊缺少涨落区、浅滩等多种类型湿地的丧失,生境单一化,湿地多样性大大降低,也使得湿地对污染的生物降解能力下降。
4)降低湖泊防蓄洪能力,往往造成洪水灾难大的格局。因为湖泊的伸缩性降低,使得可蓄洪的空间减少,同时,人们为防灾而建的堤坝会有被洪水冲塌的危险,以及为建堤坝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一有危害,造成的损失极大。
附录:注入长江的中、大型湖泊(长江中游)名录

湖南:洞庭湖、大通湖、黄盖湖、南湖、安乐湖、冶湖、太和障湖、芭蕉湖、白泥湖;

湖北:洪湖、梁子湖、长湖、斧头湖、西梁湖、大冶湖、保安湖、网湖、鲁湖、涨渡湖、汤逊湖、汉阳东湖、武昌东湖、赤东湖、野潴湖、太白湖、三山湖、武湖、鸭儿湖、朱婆湖、后湖、王母湖、童家湖、崇湖、南湖、蜜泉湖、海口湖、排湖、大岩湖、上涉湖、策湖、严西湖、借粮湖、花马湖;

江西:鄱阳湖、赤湖、赛湖、太白湖、七里湖;

安徽:龙感湖、巢湖、黄大湖、泊湖、菜子湖、武昌湖、升金湖、破岗湖、白荡湖。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22:58:58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湿地使者倡议书

2003-09-29 15:59:55 第1页

关注长江保护、关注中国可持续性发展的朋友们:
  你们好!
  我们是参加“追寻通江湖泊”――2003年湿地使者行动的湿地使者们。该活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和人民网共同举办。通过暑期在长江中下游原通江湖泊实地考察与所见所闻,我们深深地体会到湖泊被阻隔后存在的诸多环境、社会、经济、文化问题,在此,我们呼吁全社会一起来关注这个尚未引起世人重视的环境危机。在整个长江中下游地区,原来有100多个通江湖泊,现只剩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3个。湖泊被人为地切断与长江的联系后,湖泊面积逐渐变小,蓄洪能力逐年降低,鱼类洄游受阻,生物多样性大大降低,当地湖区产业单一,水路交通阻隔,内涝经常发生。在实地活动中,我们深深地认识到湖泊等湿地不是孤立的,而是整个江河生态系统中的一部分。保护湿地应该从流域的尺度进行,江湖联系则是湿地与江河保护整体中的关键环节,其意义之重大,保护之迫切性,不容忽视。
  为了恢复长江生命网络,重建江湖联系,保护我们共同的“母亲河”长江,我们倡议:
   1、全社会各阶层人民共同关注身边的湿地,特别是长江中下游的阻隔湖泊与多种形式的湿地,关注它们的过去、现在与未来,同时也关注湿地使者活动与大学生环保行动;
   2、各行各业的人们一同参与到保护湖泊湿地的行动中来,支持政府退田还湖、灌江纳苗与移民建镇的政策,为实现江湖连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全体湿地使者
2003年9月29日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22:59:20 | 显示全部楼层
湿地使者连万家 新颖理念通江湖

2003-09-29 16:01:54 第1页


湿地使者连万家 新颖理念通江湖
’2003湿地使者行动举行颁奖仪式
  通过大学生湿地使者暑期的调查与宣传,湖泊失去与长江联系后造成的种种问题已经引起了长江中下游地区各界的关注。同时,湿地使者们搜集与调查到资的料正在分析中,即将形成国内首个原通江湖泊社会经济及生物多样性现状分析报告。为表彰湿地使者们的辛勤工作和杰出成果,’2003湿地使者行动颁奖仪式今天在武汉举行。



  “追寻通江湖泊――’2003湿地使者行动”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长江渔业资源管理委员会、人民网共同主办,4月份开始启动,通过评选各高校环保社团递交的活动方案,选出12支入选队伍,每支队伍给予6000元的活动资金,7月下旬在武汉开展培训后,到长江中下游洞庭湖至巢湖间的31个原通江湖泊开展了调查与宣教活动。经过评比,长沙理工大学化学系环保志愿者协会获得一等奖,奖金8000元;复旦大学环保协会、华中农业大学获得二等奖,各奖励5000元;中南林学院绿源环保协会、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上海水产大学寻源社获得三等奖,各获奖金3000元,武汉大学绿舟环保协会、咸宁学院绿舟环保协会、武汉科技大学“绿联社”、安徽大学、南京气象学院环保协会、江西宜春学院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分获优胜奖。
  2003年湿地使者行动由来自18所高校学生组成的12支队伍共106名师生参加,各队的全体社团成员都受到了直接影响,间接影响了近百所高校的学生环保社团。
  围绕“追寻通江湖泊”的主题,每支湿地使者队伍在实地开展活动约20天,共调查了31个湖泊,走访了约2500家农户,完成了近2000份问卷,这些问卷涉及了湖区居民的社会经济现状、产业结构、生态环境状况、渔业管理状况、退田还湖与移民建镇情况以及通江意愿等,另外还访问调查区域内近200家党政机构和企事业单位。调查的同时,湿地使者还精心设计了许多特色活动,如长沙理工大学将洞庭湖湿地围垦的恶果制成了通俗易懂的Flash动画给农民播放;复旦大学在当地建立中学生环保社团;华中农大为养殖渔民服务并赠送书籍;江西财经大学对“经济与环保”作了专题调查;江西宜春学院队则利用医学背景优势对当地居民进行了血吸虫调查和义诊,博得好评。使者们举办了50多场不同形式的宣传活动,发放了26000张宣传画和1500本宣传册、书籍,宣传范围涵盖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等6省市的40多个市、县。这些活动估计直接影响约2万人,辐射影响保守估计10万人。在活动中,同学还记下所见、所闻、所想、所感,共写下约30多万字的文字。
  时值酷暑,活动条件十分艰苦,使者们常常起草摸黑,冒着超过40度的高温工作,交通不便,语言不通,还会经常遇到晚上无法洗澡、睡觉打地铺、蚊虫叮咬的种种考验。他们的努力也得到了回报,湿地使者们的宣传在社会上引起了非常大的反响,“恢复通江湖泊,重建生命网络”的理念被他们广泛传播。除主办方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和人民网的网站外,有近10家中央媒体、13家省级媒体和130家地方媒体报道了这次的湿地使者行动。
  通过这一次调查,湿地使者们基本掌握了现阶段长江中下游的社会经济现状和生态环境所面临的问题,也深刻认识了江湖阻隔的利弊,了解了湖泊恢复通江的现实阻力因素。主办单位已邀请专家对所收集到的所有资料进行详细分析,将在今年11月左右完成国内首个长江湖泊原通江湖泊现状调查报告,目前初步分析已完成。活动所收集的问卷与资料也为长江中下游湿地的进一步保护工作提供了大量的重要信息。
如需要更多信息,请联系:
张翼飞(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与海洋项目)
电话:13308450600 Email: yfzhang@wwfchina.org
吴红云(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长江项目)
电话:02782753845 Email: hywu@wwfchina.org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23:00:30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湿地使者行动调查结果初步报告
——长江中游通江湖泊历史演变及影响

2003年湿地使者行动的主题为“追寻通江湖泊”,目标区域是长江中游湖北宜昌至江苏南京之间的10平方公里以上的原通江湖泊。湿地使者们在7月24日至8月22日之间先后调查了31个湖泊,分布于湖南、湖北、江西、安徽四个省内。这些湖泊中有原来通江的湖泊、现在仍通江的湖泊以及城市湖泊。其中石臼湖为是唯一的现仍通江湖泊,其他均已失去与长江的直接联系。
活动中,使者对湖泊的历史与现状、社会经济状况、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鱼类资源变化状况、生物多样性特别是鱼类资源变化情况、水利工程建设、当地政府与社区对恢复通江湖泊的理解、意愿及困难等方面开展了调查。
调查结果表明这些湖泊都因围垦和水利工程而失去与长江的直接联系,湖泊阻隔后带来了一系列的影响。在生态环境方面导致水质变坏、鱼类资源下降等;在社会经济方面则影响了产业结构的改变,如渔业生产由天然捕捞向人工养殖转变。而恢复湖泊通江有很多的实际限制因素,如产业结构落后、居民意识不足等。

一、通江湖泊演变历史及其原因

本次调查的湖泊,除少量为建国前阻隔以外,均为建国后五六十年代阻隔。阻隔的原因主要是围垦、建堤、建闸等三个人为因素。除去9个湖泊阻隔时间不详,11个湖泊集中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与长江失去了联系,另有11个湖泊个因为建设闸口而与长江或原本相通的大湖阻隔。
根据调查,原有的通江湖泊不仅失去了与长江的联系,湖区之间的联系也被切断,使得连续的水体片段化。如斧头湖与西梁湖曾连通湖,1950年时仍有峡港相通,因围垦最终分为两个湖。梁子湖、保安湖、鸭儿湖、三山湖、梧桐湖等也曾在历史上相连,现在已经被阻隔成独立的湖。张渡湖曾有18个子湖,现在也因阻隔,而只剩下3个子湖与之相连。
水利工程的修建和大面积水域的被围垦的根本原因在于当时利用湖泊的政策。在建国后,为防止洪涝灾害,人们在“人定胜天”的指导思想下,大力兴修水利,五十年代尤盛。六十年代末期至七十年代初期,为解决粮食问题,中央提倡“以粮为纲,开山垦荒,围湖造田”,号召人民挑堤筑坝,围湖造田,长江中下游的湖区开始被大面积围垦。同时一些地区的灭螺运动也围垦了大面积的水域。纵览长江中下游的湖泊变迁,都是集中在1950年代至1970年代被围垦、阻隔的,进入1980年代后,围垦的趋势有所减缓,但加固干堤等水利工程的建设却日趋加强。

二、湖泊阻隔后的影响

(一)特定时期的正面影响:
造成湖泊阻隔的原因正是阻隔湖泊的在特定时期的积极意义,即防洪、提供土地和减少血吸虫危害。在湖泊被大堤或闸口控制后,湖内的水位不再受长江的影响而趋于稳定,使得一段时间内湖区免受长江洪水之灾。同时,在湖泊阻隔后,大量的土地得以应用,除被垦作农田外,也被作为工厂等用地。由于失去了与长江联系,湖区的水文动态改变,钉螺的适宜繁殖生境减少,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控制了血吸虫危害。

(二)负面影响:
湖泊得到控制之后,在选定时期为人们提供利处的同时,也带来了很多的负面影响,带来了一系列生态环境和社会经济的问题。这些问题如下:

1.湖区水面减少,湿地生态系统萎缩,长江中游蓄洪能力削弱。
湖泊阻隔后,为进一步围垦提供了便利条件。水域面积减少,使得湿地生态系统萎缩,并导致长江中下游蓄洪能力大大降低,大大增加了长江洪水风险。
西凉湖80年代与50年代相比,水面、湖容分别减少了7.49万亩、1.57亿立方米;减少幅度分别为38.05%、52.865%。巢湖本世纪50年代,当水位7米时,湖面250平方公里,容积3.8亿立方米;9米时,湖面260平方公里,容积9亿立方米;12米时,湖面263平方公里,容积17亿立方米。因沿湖三县不断的围湖造田,已围垦61.2平方公里,现有湖面约200.71平方公里,当水位12米时,储水量13亿立方米,比50年代减少4亿立方米。

2.天然鱼类资源衰退,鱼类等生物多样性下降。
在所调查的湖区, 31个湖泊全部在问卷反映出天然鱼类资源减少,产量下降的问题。由于湖泊被阻隔,使得洄游性鱼类通道切断,鱼类在湖泊中的产卵场、索饵场被破坏。同时,湖泊中的亲鱼不能在冬季返回干流越冬、产卵,造成长江干道上鱼苗汛减少,湖泊鱼类资源缺乏补充,从而形成了恶性循环。在鱼类资源减少的同时,鸟类、兽类等其他生物种类也受到了一定影响。
湖北洪湖湖中的鱼类由六十年代记载的73种下降到现在的30种左右,并有“鱼类小型化”的现象,鸟类的种类和数量也急剧下降。梁子湖的鱼类数量在19世纪50年代初为106种,在1975为75种,在1981年为63种;1956年前,梁子湖水产捕捞量曾达到13000吨,70年代只有几千吨。同时经济价值高和名贵的鱼类,包括银鱼、鳤鱼、团头鲂等产量日益降低,如银鱼在1973年曾产3万余斤,80年代后只有几千斤,团头鲂则因牛山湖被分割,产卵场遭到破坏在大湖中很少见到。

3.水质恶化。
由于湖泊失去了同长江或其他湖泊的联系,水体封闭,造成自净能力下降,水质恶化,出现沼泽化现象。31个被调查的湖泊均在问卷中显示水质恶化。根据问卷结果,东湖有76.9%,采桑湖有50.98%,大通湖有64.7%,太白湖有65.7%的访问对象人都反映湖泊水质变坏。大冶湖是湖北省最大的湖泊之一,其上游的水现在属于Ⅲ~Ⅳ类,污染最为严重的三里七湖达Ⅴ类,大湖的水质为Ⅱ类。

4.渔业产业结构改变,进一步导致环境恶化
随着生态环境改变带来的天然鱼类资源衰退,天然捕捞业比例下降,养殖业在80年代开始迅速发展,并占了绝对优势,渔业产业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由于养殖业多为经济鱼种,养殖者往往过分注重经济利益,首先因投放过多饲料而造成水体富营养化,其次养殖鱼种与蟹类造成湖内原有水草利用过度,一些鱼蟹不能利用的水生植物种类变为优势种,大量繁殖,导致湖泊生态环境进一步恶化。
在所调查的31个湖中,除少量湖以外,基本大部分湖都存在大面积养殖或围养现象。其中东湖、采桑湖、大通湖、太白湖四个湖区大水面集中养殖已具规模,但个体渔业捕捞业几乎为零。西梁湖、斧头湖、武昌湖、白荡湖、破罡湖、升金湖、固城湖等都存在大面积水面承包现象。
大面积的水产养殖使得水体富营养化,水生植被群落结构改变。如黄大湖的菱占湖面的67.5%,不但对鱼类养殖没有好处,还会因大量腐败而导致水质变坏。

5.整体产业结构单一,农民、渔民趋于失业
由于湖区环境恶化,渔业产业结构改变,天然捕捞向人工养殖转变,专业、兼业渔民数量减少,导致湖区居民更加依赖种植业。同时由于地方政府的政策趋向于将大面积水域承包给少量经营商,使得比较分散的农户无法参与湖区的开发利用,经济来源减少。与此同时,由于农业生产成本的增加,种植业经济效益降低、入不敷出,导致农、渔民从事农业产生的积极性受挫,产生相对的富余劳动力流向城市打工。
在所调查的地区中,各湖区均存在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现象,种植产品品种单一,水稻种植占了绝对优势。四个湖区的旱地主要种植棉花、苎麻,蔬菜瓜果的种植率几乎为零。林地的利用率不折不扣地为零,畜牧业的收入偏低,即便是最高的采桑湖也仅为4.97%,最低的东湖仅为0.8%,太白湖部分农户根本不从事畜牧业。
在农业产业结构单一的情况下,大量农民、渔民失业,外出打工的现象普遍存在,如按比例计算,所调查的31个湖区都存在打工现象。如东湖70.86%的调查农户中有人外出打工,比例最高。太白湖以打工为生的占50%,大通湖也有27.89%。升金湖、菜子湖、白荡湖、破罡湖都存在同样现象。

6.内涝严重、防洪排涝成本增加
在防洪大堤和闸口控制了长江水的影响同时,却也增加了防治内涝与加固大堤的成本。
一方面,由于失去了与长江的天然联系,湖内的水在内涝汛期不易排出,只能依靠电排站来排出渍水,增加了排涝成本。如东湖的排涝费每亩为30元,增加了农业生产成本。而洪湖则几乎年年内涝。
另一方面,为保证内湖安全,防止长江洪水影响,不得不加固干堤。如大通湖的一线防洪大堤总投资为近1.3亿元。梁子湖水利工程建设情况,1998年以来共投资有7亿多元,是建国50年水利投入资金的2倍。5年内干堤加高1.5m到2.0m,加宽4m。

7.交通阻隔
江湖的阻隔也阻断了内湖的水路交通,造成了一定的不便。所调查的湖区多少都存在交通不便的问题,限制了地方经济的发展。而在江湖阻隔前水路的交通缓解了封闭的状况。但阻隔后原有的水路交通也被切断。如航运在梁子湖有着悠久的历史,原有5条航线,轮船通航224公里,1956年运货总量215.8万吨,1998年仅完成运货28.2万吨。东湖、大通湖等也因江湖阻隔影响了水路交通。

三、恢复通江的有利及限制因素

1、政策方面
目前在国家层面,比较有利的政策是1998年后出台的“退田还湖、平垸行洪”政策。同时我国的防洪也在朝着生态防洪的方向发展。2003年淮河洪水时的疏导措施为未来的湖泊通江提供了很好的前景。除此之外,支持建立湿地自然保护区的政策对于恢复通江湖泊提供了潜在的条件。在省及市层面,因为水质污染等,一些城市已经开始试图通过通江来恢复水环境,如武汉市的汉阳水治理计划,计划先将四湖联通,间接与长江相通。
但也有很多政策增加了恢复湖泊通江的阻力。一方面是国家及地方加固干堤、加强水利工程建设等传统工程防洪措施,一方面是地方政府的经济发展规划。如在梁子湖,在退田还湖的同时,长江干堤从1998年开始5年内干堤加高1.5米到2米,加宽4米。巢湖的裕溪闸也在加宽加固。在斧头湖、西凉湖所属的咸宁市则地方政府有优惠政策吸引资金开发,鼓励发展水产养殖,这将导致湖泊的进一步破碎化。

2、意识方面
比较有利的一是湖区部分农民因为受洪水的影响,有退田还湖及恢复通江的潜在想法;二是大部分专业渔民意识到通江的好处支持通江。
限制的因素是大多数湖区居民因为习惯了“拒水于垸外”的堤垸生产方式和能力限制,对恢复通江有抵触、逃避的心态,担心通江后无法靠水为生或生命财产受到洪灾威胁。

3、产业结构
经历几十年的发展,各湖区的产业结构已经成为规模,并成为定式,恢复通江的前提条件是必须进行产业结构调整。但是目前缺乏足够的社会保障和融资机制推动基层政府与社区进行产业多样的尝试。农民只能“越种越亏,越亏越种”。

4、其他因素
除了政策、意识和产业结构的限制,同时还有其他一些因素,例如血吸虫复发的风险、居民留恋家园等因素,都将影响到湖泊通江的具体实施。

四、对于恢复通江的建议解决措施或可做的工作

1、首先保护好已有的通江湖泊(洞庭湖、鄱阳湖、石臼湖),阻止已有通江湖泊的破碎化和阻隔趋势
2、进行通江湖泊的充分科学研究、论证,对湖区政府、居民开展适度的环境教育
3、选择有潜力的湖泊进行通江及产业结构转变的示范(如世界自然基金会目前的示范点涨渡湖,计划用4年时间恢复通江)
4、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参与国家的决策机制,促进通江湖泊相关政策的出台
5、加强国际领域的合作,共同探讨通江湖泊的理论及技术手段
6、在整个长江中下游进行短暂性通江的尝试(如灌江纳苗和放亲鱼归江)
7、基于前期工作探讨逐步转变湖区产业结构、转变防洪策略和恢复通江的推广
8、在把湖泊与长江干道看作整体的基础上,发展长江的流域综合管理模式

前期标准问卷设计:
  于秀波(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与海洋项目主任、中科院北京地理所博士后)     
  孙学兵(世界自然基金会汇丰银行长江项目协调官员)
问卷执行人:2003年度湿地使者
本报告执笔人:吕偲(北京大学生命学院博士生)

注意:本报告由专家根据湿地使者调查数据独立完成,并不完全代表2003年湿地使者行动主办单位世界自然基金会、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长江渔业委员会、人民网的观点。如果要得到主办单位对此事的具体观点,请采访这些机构的官员。

或与张翼飞联系:
张翼飞(世界自然基金会淡水与海洋项目宣传主管)
电话:07315110087(长沙) 02782753845(武汉)
Email: yfzhang@wwfchina.org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23:33:02 | 显示全部楼层
12支湿地使者队伍今问世 青年学子将追寻通江湖泊

2003-06-18 10:27:54 第1页

  经过评委的严格评选和反复讨论,并综合考虑多方面因素,今天,2003年湿地使者行动竞标结果揭晓,12支高校环保社团脱颖而出,正式成为本年度的\"湿地使者\"。中标队伍名单如下(按选择区域排名,非按分数排名):
区域 社团
1区 长沙理工大学化学系环保志愿者协会
2区 中南林学院绿源环保协会
3区 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绿联社\"
4区 咸宁学院绿舟环保协会
5区 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湿地使者一队
6区 武汉大学绿舟环保协会
7区 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
8区 复旦大学环保协会
9区 南京气象学院环保协会
10区 江西宜春学院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11区 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12区 上海水产大学寻源社


  今年长江中下游地区共有25支高校社团,通过网上递交行动方案竞争行动名额。按照主办方的要求,每支队伍在方案中对行动进行了详细的规划,在所要求的地区内,合理选择了目标湖泊。方案评选活动从6月6日开始,评委分别来自国家林业局《湿地公约》履约办公室、长江渔业资源委员会、人民网、世界自然基金会(WWF)和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评委们指出,总体而言,今年不少方案立意新颖,构思全面,并设计了详细的调查问卷,充分体现了关注通江湖泊的行动主题,并用多样的宣传手段,在各湖区、社会上和校园里宣传\"生命之河理念\",切实具备可操作性。但因名额有限,只能选择12个社团参加今年的湿地使者行动,对于未能入选的队伍,希望他们能继续以饱满的热情参与到湿地保护行动中来。

  主办方将指导各支入选队伍准备前期资料,并将在合适的时间安排实地培训,希望能在暑假如期开展调查与宣传活动。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23:35:24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湿地使者行动入选方案

2003-06-23 10:56:15 第1页

  这里是2003年湿地使者行动的12个入选方案,由于有三个区域原行先没有队伍选择,因此其中南京气象学院、江西财经大学和武汉大学即将前往的湖泊非方案中选择的湖泊,他们的方案也将在活动前进行调整。
入选学校 方案下载
长沙理工大学化学系环保志愿者协会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changsha.doc
中南林学院绿源环保协会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zhongnan.doc
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绿联社\"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wuhan.doc
咸宁学院绿舟环保协会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xianning.doc
华中农业大学绿色协会湿地使者一队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huazhong.doc
武汉大学绿舟环保协会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wuhanlvzhou.doc
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jiangxi.doc
复旦大学环保协会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fudan.doc
南京气象学院环保协会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nanqi.doc
江西宜春学院医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yichun.doc
安徽大学环境保护协会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anhui.doc
上海水产大学寻源社 下载
http://www.wwfchina.org/wetlandjb/2003/shanghai.doc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23:37:15 | 显示全部楼层
2003年湿地使者现场报道
http://www.wwfchina.org/list.shtm?id=4703

2003-07-28 13:21:02 第1页

  在结束了于武汉大学的培训活动后,湿地使者们开赴湖区,开始了以“追寻通江湖泊”为主题的“2003湿地使者行动”。他们将在湖区进行为期二十天的实地考查和宣传教育活动。
湿地使者现场报道

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湿地使者现场报道
“共护湿地”万人签名活动
绿派社赛湖活动总结报道

排除万难 赤湖湿地调查顺利结束

江财绿派社湿地调查活动圆满结束

宜春学院医学院湿地使者现场报道
鄱阳湖“湿地使者”考察队首站告捷

顺利完成对永修县机构访谈

长沙理工大学湿地使者现场报道
长沙理工大学湿地使者启动仪式
长沙理工大学湿地使者现场报道一

长沙理工大学湿地使者现场报道二


上海复旦大学湿地使者现场报道
复旦大学湿地使者行动启动仪式
复旦大学队湿地使者行动总结报告

中南林学院湿地使者现场报道
中南林学院访谈录--水利专家专访谈录

中南林学院湿地使者活动照片

洪湖区活动小结报告

黄盖湖区活动小结报告

“追寻通江湖泊--重建生命网络”

安徽大学湿地使者现场报道
安徽大学湿地使者首站活动报告

安徽大学湿地使者第二站活动报告

安徽大学湿地使者第三、四、五站综合报道

安徽大学湿地使者行动总结报告

上海水产大学湿地使者现场报道
上海水产大学湿地使者现场报道

上海水产大学湿地使者胜利结束考察





湿地使者活动日记

江西财经大学绿派社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日记五 日记六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使者外史 问题关注(一) 问题关注(二)

随队记者感想

长沙理工大学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日记五 访谈录一

访谈录二 访谈录三 大事记一 大事记二 大事记三

大事记四 大事记五 大事记六 日志一 摄相师的所见所感

使者手记之湿地使者多味瓶 故事一 故事二 故事三 故事四

故事五 故事六 阶段性总结报告一 阶段性总结报告二

阶段性总结报告三 阶段性总结报告四 湿地使者近况

宜春学院医学院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日记五 日记六 日记七

日记八 日记九 日记十 活动照片 领导的期望 故事

上海复旦大学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日记五 日记六 故事一

随想一

中南林学院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日记五 日记六 湿地活动网站

故事 永不褪色的记忆-总结

安徽大学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日记五 故事一  故事二
咸宁学院绿舟环保协会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访谈录 日记五 日记六

故事一 故事二 志愿者日记与体会

上海水产大学寻源社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日记五 日记六 日记七 
日记八 日记九 日记十 日记十一 日记十二 日记十三 花絮

武汉科技大学城建学院绿联社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日志一 故事一
华中农业大学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图片组  日记五 日记六 

故事一 故事二

武汉大学湿地使者日记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日记五 日记六 日记七

日记八 日记九 日记十 日记十一 日记十二 日记十三 故事一

故事二 感想一 感想二 感想三 感想四 感想五 日志一

南京气象学院湿地使者日记
活动图片(一) 日活动图片(二) 日记一 日记二 日记三
日记四 阶段性活动小结  访谈录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23:37:26 | 显示全部楼层
WWF协调员手记之韦宝玉(一)

2003-07-31 20:45:26 第1页

  其实我们遇到的主要问题是大家不知道什么是有效问卷,什么是无效问卷,不如我们调查的赛湖湖区永安乡爱国村虽然居住在湖区,但是当地老百姓很少从事渔业产殖,因为整个湖区都承包给养殖大户了。
  所以在渔业捕捞这一项上基本上就是空白,所以大家都给不知道怎么办,他们简单的认为有空白的就是无效的,但是人家又实在没有从事这方面的生产,又不能瞎编,就非常疑惑。

  这只是渔业这一块,其他方面如:养殖、种植等方面都有这方面的问题,我给他们的方法是遵照事实,但是不能认为老百姓没有这方面的生产就把相应的内容空着,而应该作上相应的记号,比如没有养殖的,在是否养殖这一栏中就应该选择“否”,那么,这方面的内容就应该在养殖数量和产量等栏目里添“0”,不能让人产生是被调查者本身没有从事这方面的生产和调查者因为其他原因没有把相关内容填上的歧义。

  还有,最重要的就是要当天消化,首先自己消化,然后队友互相消化,然后是带队老师审核,最后是我们的协调员审核签字。这样做的会及时发现很多小的问题。但是会非常累,每天晚上会审核到12点以后。

  因为没有对照问卷,所以很难讲清楚,大家如有好的意见请不要吝啬!


韦宝玉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23:38:02 | 显示全部楼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韦宝玉

世界自然基金会长江项目长沙办公室工作人员,作为协调员于7月26日赴九江与江西财经大学共同开展问卷调查工作。
 楼主| 发表于 2005-5-11 23:38:17 | 显示全部楼层
WWF协调员韦宝玉手记2

2003-08-04 11:56:13 第1页

大家好:
  最近一直在村子里,所以没有和大家有多少联系,抱歉!
  从7月30日到8月3日我一直都和中南林学院的湿地使者们待在洪湖,做了两个村的调查,洪湖市宾湖办事处的洪湖村和界牌乡的新螺垸。这两个村的产业结构和家庭收入有非常大的区别,其主要情况如下:
   洪湖村:产业结构非常单一,家家户户都养殖螃蟹,大水面围网养殖和开挖鱼塘养殖都有,大水面基本都在1000亩以上;家庭收入都比较好,都是楼房,装修比较豪华。但是由于围网养殖过多,湖水富营养化比较严重,螃蟹养殖产量逐年下降趋势很大。
   新螺垸:产业结构相对复杂,养鱼、养蟹、捕捞、水稻种植、外出打工等都有;家庭收入相对交少。
  在洪湖村做问卷时,因为产业很单一,所以出的问题也很少,但是在新螺垸的调查中就出现了一些问题:
   1、我所带队伍出现问题最多的地方是在为农户算帐上面,如第8题的第3小题:水产捕捞业(捕鱼)-----元(根据14题结果),第8题的第4小题水产养殖业(养鱼)------元(根据19题结果),问题主要是前后收入不符。第8题的第4小题水产养殖业(养鱼)------元(根据19题结果),在问卷设计上也有一些问题,一是水产养殖不应该仅仅只是养鱼,该相内容也不只是根据19题结果,应该根据19题和20两题结果。也请其他协调员和老师在审核问卷时特别留意。
   2、在新螺垸调查中出现当地所用面积单位——亩与我们所说的不一样,我们的1亩是666.67平方米,而当地是1000平方米。所以我把当地的称为大亩,我们所说的称为小亩,在处理上,我的要求是把大亩折算成小亩即:原来面积数据*1.5(1大亩=1.5小亩),原来亩产/1.5。(学兵,这种做法妥否?)
   3、第10题在问卷设计上缺少电费项和电话费项。
请各位把你们的发现的一些告诉我,谢谢!


韦宝玉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6-3 10:40 , Processed in 0.039361 second(s), 25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