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olywood |
2011-10-29 19:46 |
台湾垃圾减量经验背后的真相——赖伟杰访谈录
采访、编辑:毛达 焚化炉推动政策的负面影响挥之不去 “焚化炉是后端处理思维下的产物,扭曲了很多‘源头减量思维’的努力。” “家户垃圾减量做得好,生活垃圾少了,只好让事业废弃物来填补缺口。” 不能“为零废弃而零废弃” “台北市因为率先喊出要‘零废弃’,所以厨余处理压力极大,出现很多捉襟见肘的应急方法。” “政策为飞灰利用大开后门,把本来不能接受的东西,变成‘稀释到标准以下即可’。” “你们一方面在推‘循环经济’,也要小心‘有人趁机广开后门’。” 郝龙斌辞去“环保署”署长的真正原因 “郝龙斌是推动了太多的焚烧计划,多到已经出现多问题时,他还不反省,所以才会引起公愤。” “郝龙斌坚持环评是“专业”,公众意见只能“参考”,这引起很大争议,所以他选择下台。但其实真正下台,是因为他想转换跑道,所以要找一个观感好一点的下台理由。” 官民互动推进垃圾政策轴线翻转 “当年随袋征收,是我们民间团体的主张,但市政府是反对的。” “当年台湾那种遍地烽火的反焚,是种全民环境教育,也才是现在的基石,否则政府宁愿守成。” “我一直希望北京能有一个垃圾政策委员会或推动委员会,是官方民间一起的平台,政府把受到的压力丢出来,民间也把主张与承诺丢出来。” 台湾垃圾管理政策的得与失 “垃圾强制分类后,效果比预期好。本来是试点,后来全面实施。” “全面反对各种后端处置,结果就是只有一条不错的道路——通往零废弃。” “现在的制度也是在跟进欧盟,相关研究有很多。” 污染“恐慌”并不可怕 “NGO对于健康风险不管讲得对不对,或是夸不夸张,问题确实是存在的,政府必须诚实以对,并跟大众说明管制机制,这是最根本的责任。” “NGO就是要在这种对立冲突中,把问题争议关键点,提得清楚,不要让政府或是污染者躲掉。” 零废弃是什么 “零废弃,我觉得是‘克己复礼’。” “进步的社会先从垃圾跟经济成长脱勾开始。” “禁、限用机制,应该也是“零废弃”中重要的一环。” “整个制度的设计,必须整个社会参与讨论与承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