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得环境者,得天下

[复制链接]

7

主题

75

回帖

126

积分

溪流

积分
126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28 23:44:19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9# guanjian


    好,咱不谈政治,呵呵!其余两个问题过几天回来回复你,这几天有些事情可能脱不开身。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09-12-29 08:41:31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GSEAN不只有精华帖才是精华的,有些精华帖也不能算是精华。
希望你们编书的时候不要把目光全都放在精华上面。
你们编书一定很辛苦,我没有电脑也帮不上什么忙了,过一阵放假了可能就要暂时告别网络了。
盼望你们的成果早日面世!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09-12-29 09:22:58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guanjian


    好,咱不谈政治,呵呵!其余两个问题过几天回来回复你,这几天有些事情可能脱不开 ...
suxl9007 发表于 2009-12-28 23:44


好,我等着你回来。
GSEAN里的能人还有很多,难道只有争吵才能引起人们的关注?

72

主题

1859

回帖

11万

积分

管理员

Rank: 9Rank: 9Rank: 9

积分
117571

社区居民社区明星忠实会员

发表于 2009-12-29 09:34:49 | 显示全部楼层
且不论政治,LZ对于“中国特色的潜规则玩法”了解不太多。现在很多事情都和自己的利益相关。接待你热情,那是很正常的事情;你做项目不支持,在我看来也是很正常的事。你做项目,某种程度上,我是你的领导,那么我应该“被邀请并且被邀请出席”,那么,钱呢?中国的环保组织大多数是缺钱的这点非常清楚,人所共知。那么与其要掏钱,还是冷淡点来看算了。做不成就做不成吧,万一真的成了,那么我又有吹嘘的资本了。

对于企业来说,如果如果企业意识到自己的生产过程或者产品对于环境产生危害,就会面临被市场淘汰的危险,那么企业是绝不会冒险去做有损于环境的事情的

这句话,就我现在做的空调行业来说,并不是完全的正确。氟利昂,众所周知的会破坏臭氧层。但是依然有机型在生产,在销售。甚至和惠民机型差不多的销售率。环保冷媒的R410A和省电的直流变频机就不如前面的份额。是中国老百姓不懂么?显然不是。站着和所花不腰疼的说,就是因为没钱才这么做。

LZ总结了很多实际的东西。但是你所提到的所有的东西里面,几乎都有非常深刻、隐晦的东西存在,并且,这些东西都是不能拿上台面来说的“中国特色的潜规则”。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09-12-29 09:57:27 | 显示全部楼层
就是这样人所共知的“中国特色的潜规则”,生活中却要共同免谈,按论坛规则咱们也是不准讨论这些东西的吧?
在我还什么都不懂得时候,曾经认为,
把政府不敢让公众知道的东西纰漏出来,让人们去警醒,去面对.
这才是一个真正的NGO组织的社会责任.
现在看来我这样想纯属愤青一个。
但是事到如今,这一问题依然不能回避。
如果NGO组织的一切行动都得看政府的眼色行事,
这样傀儡一样的NGO组织还能否起到应有的作用?

http://forum.gsean.org/viewthread.php?tid=30891&highlight=
晋青,你将何去何从?

这是我以前发过的一个帖子,
那时我还太”嫩“,也只有”太嫩”的时候才敢提出这样的质疑。
我真的很想保持以前那样的纯真,而不是现在这样的市道。
如今的晋青,也正在向NGO转型,
可是他拥有最高决策权的头号领导人自身就是一个政府部门工作人员。
我不知道这样的组织,
是否算是“非政府组织”存在的一种“形式”,
但我知道,这样形式存在的组织注定不可能真正有所作为。

402

主题

2435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5957

最佳创意奖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发表于 2009-12-29 13:36:53 | 显示全部楼层
回复 12# guanjian


    嗯,你说的对,这个精华贴的取舍没有统一的标准,就凭个人的喜好了。

7

主题

75

回帖

126

积分

溪流

积分
126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1:50:47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anjian 于 2009-12-31 10:17 编辑

回复7#
guanjian


首先对于40%的减排承诺的兑现问题,在环境生物学课上我们老师说:“在中国现在的生产模式下,在改进工艺和清洁生产上多下功夫,要想减排40%这个目标理论上是可以实现的。”


一段时间,国际的热点之一就是中国现在经济发展有着“高消耗、低产出”的问题,世界银行的发展报告中有这样的一个数据,大致意思是说:按照中国现有的人口和经济发展模式,要想达到美国的经济水平,需要消耗相当于地球120%的资源。在这个数据的基础上,减排40%的目标是肯定可以达到的,唯一的问题就是执行的过程,在这里又涉及到政府的政策执行力问题了。



其次是关于农民在不破坏环境的前提下的发展出路问题。在“可持续发展”的公平原则有两个要素:即代内公平、代际公平。对于一个以生存为基本目的的人来说,他可能没有意识到,自己的所作所为剥夺了子孙后代对这篇林地的相同的使用权。“我开垦了这片地,可以养活我家人,我的儿孙们也可以继续用这块地养活他们自己。”人类的发展本质上是寻求一种更好的生产方式,提高生活质量。因此我同意guanjian的“他们的发展和致富的愿望不该被剥夺”的观点。

  那么出路究竟何在呢?对于这块地来说,它只有两个命运,即被开垦或不被开垦。如果不被开垦,那么这块地的命运是怎样的呢?不被开垦的地,很有可能是被划作保护区,即使是保护区仍然摆脱不了被开垦利用的命运。对于同样一块地,放在不同业界人士的眼中它的价值也就不一样。一块地在朴实的农民眼中只有其开垦的价值了,这受到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的限制。但是如何引导他更好的利用这块地?在相同的时间内能够产生更多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这也是生态学中农田生态系统管理的任务之一。而如何指导农民掌握这些知识?通过何种途径使这些知识得到普及?如何将知识应用于实际的生产中?恐怕目前国内只有相关的专家才能将领域内的知识很好地应用起来吧。

  安徽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有一位研究魔芋种植的专家,在魔芋种植领域做了很多研究工作并且取得了很大的成果。为了推广魔芋种植技术他只身一人前往大西南,自费为108个县的芋农讲授魔芋栽培技术。《我的1998——何家庆西行日记》这本书里比较详细的记录了这位“农民的教授”沿路所经历的艰辛。“艰难的大西南之行,何家庆传授了魔芋栽培知识,科研上也取得丰硕的成果,我国现有的27个魔芋品种,他采集到17种,他还发现了最原始的魔芋生存形态,证明世界魔芋的故乡在中国。他还发现了许多极具开发价值的野生植物资源,每一项开发,对贫穷山区脱贫都有重要的价值。”


08湿地的时候我曾去过安徽农业大学的图书馆里查资料,走进他们的图书馆里,古老的泛黄的书籍散发出清新的纸的香气,那里的每一本书都有众多学者和专家经过千百回的实验才总结出来的经验,每个字每句话都是汗水和心血。但同时却又被厚厚的尘埃覆盖着。但是中国有几个何家庆?那些最实用最前沿的知识和成果如何能到达农民?农业大学图书馆里面的一本本积了厚厚尘埃的农学典籍的价值作用究竟何在?


09湿地的时候做过一次关于农药化肥使用的讲座,当土肥站和植保站的专家在台上讲解关于水稻病虫害防治和化肥使用问题的注意事项时,在做的每个人都听的很认真。印象很深的是,有些大伯大妈抱着孙子孙女过来听,有一个小孩当时很吵,结果那位大伯站起身来就把他抱到场外了。需要补充一点的是,在场的都是年龄50以上的中老年人,年轻的都出去打工,农村里留下的基本上都是老人和小孩。面对这样的群体,宣传环境保护显然不太切合实际,通过科学的方式和先进的技术应用在习惯了原始的种植方式的大伯大妈面前也不太管用。我们当时的想法是只能通过他们所关注的东西,并和环保结合起来,这样才有可能起到作用。


以上还是个人的观点,希望继续讨论、拍砖。

7

主题

75

回帖

126

积分

溪流

积分
126

社区居民

QQ
 楼主| 发表于 2009-12-30 22:08:58 | 显示全部楼层
好晕,为什么字体老调不过来呢?看着真难受
安大环协,关注环保、热爱自然的人之一

397

主题

3780

回帖

1万

积分

印度洋

积分
16191

优秀斑竹奖社区明星社区居民最爱沙发

QQ
发表于 2009-12-31 09:51:08 | 显示全部楼层
本帖最后由 guanjian 于 2009-12-31 10:29 编辑

对于改进工艺,改进的结果通常都是原来十几个人的工作一两个人就可以圆满地完成,这又涉及到就业问题了,而清洁生产的前提就是改进工艺。从经济学的角度,只要是有利可图的事情,就有让人去做的动力,就会有人去做。记得曾经看过一篇几年前的新闻调查,广东地区有些“作坊”式的生产企业使用的竟然是上世纪20年代使用的生产设备,使用这样落后的设备生产无论是对工人人身安全还是能源消耗以及对生态环境的危害都是相当严重的,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工厂,老板们依然不用为找不到工人发愁。不知现在这样的情况是否有了可喜的改观。提出这样一个故事我只是说,经济学理论决定了必将存在的东西不会因政策的改变而消失(一个极端而典型的例子:贩毒)。所以对于政策的执行力,除了受控于当前中国的政治环境因素之外,是否还有更“本质”的东西,更“起决定性作用”的东西在里面?

对于农民发展出路的问题,对于新兴高技术的农业生产经营管理模式,未尝不是一个很好的办法,但是这样的发展模式是否具有广泛的可实时性依然有待探讨。无论在电视里还是生活中都经常见到一部分人改变了以往的经营模式而发展起来了(比如我老家就有不少种木耳致富的),尽管目前这样的案例还只是“个案”,但这毕竟能使一部分人丛发展的困境中解脱出来。希望这一前景广阔的发展模式能够引起越来越多的重视。

54

主题

570

回帖

702

积分

湖泊

积分
702
QQ
发表于 2009-12-31 11:28:42 | 显示全部楼层
是很多,但是将来肯定是这样,但是时下却.............
华科环协成员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5-29 07:48 , Processed in 0.033316 second(s), 23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