济溪环保公益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微信扫一扫,快速登录

搜索
查看: 1689|回复: 3

张伯驹:一个专职环保行动者的行思

[复制链接]
发表于 2016-3-8 00:19:34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近期,我们将推出绿色营历届优秀营员的系列采访。这一次迷迭邀请张伯驹与大家分享:这些年他从事NGO工作的行动与思考,让我们更好地了解NGO工作将带给你个人的影响与改变。

一人物介绍

张伯驹,

2004年绿色营营员现任自然之友总干事

中国零废弃联盟的主要创始人之一

宜居广州生态环境保护中心创始理事

致力于推动环境政策立法、公众参与和信息公开、自然保护区善治等议题

个人签名:更加热爱生命并愿意为它们的继续生存承担职责是人类天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

QQ图片20160307232450.jpg



二精彩分享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绿色今年是我以环境NGO为职业的第十年,希望能够借这个机会与群里各位伙伴分享我在环境领域工作的一些经历和思索,并和大家共同交流探讨。




》》》》》关于自然之友

首先先介绍一下我所服务的机构:

自然之友注册成立于1994年,是中国成立最早的民间环保组织。20年来,全国累计超过2万人的会员群体,通过环境教育、家庭节能、生态社区、法律维权以及政策倡导等方式,重建人与自然的连接,守护珍贵的生态环境,推动越来越多绿色公民的出现与成长。
自然之友相信:真心实意,身体力行,必能带来环境的改善。
截至目前,自然之友在北京拥有三个工作实体,在全国分布着21个会员小组,并依托具体业务推动建立了多个跨机构的行动平台。
《关于自然之友——1994年至今》可点击文末连接阅读原文处了解



》》》》大学的经历

既然是关于NGO从业的交流,接下来先向大家介绍我学生时期的一些经历,这些对于后来的从业选择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影响。我2002年上大学(暴露年龄了…),在大学生活的初期做了两件事:一是加入了自然之友会员,二是加入了学校的环保社团。这两个选择的主要原因是从小就喜欢自然和植物。随后在大学几年中开始做各种环保行动和志愿者活动,以及一些专业方面的学习。在我的印象中,有一些记忆还是挺深刻的。
一、是在学校社团的经历,有付出有成长,有笑有泪有通宵,这方面大家可能都有类似的感觉,就不多说啦;
二、是在一些环保NGO的志愿者和实习经历,当时参与比较多的几家机构有自然之友、绿网、根与芽以及绿色和平等,不同类型的机构都有,很丰富,认识了一批前辈和师长,也让我对NGO的工作和运营有了更多更深入的了解;
三、是一些跨学校、跨地域的学习和活动,其中既有大学生绿色营的海南环岛的野外生存,也有当时国家环保总局举办的一系列大学生环保培训班。真实的环境问题和各类理论学习让我对环境这个议题的看法更多元和理性,也开始从不同切入点去开始分析生态环境的变化;
四、是在大三之后开始一些国际交流的活动,尤其是参与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一些工作的过程,让我多了一批世界各地的志同道合的同龄人。他们的所作所为,密集的交流和共同工作,给了我不少启发,也让眼界开始扩大;
绿色当然,还有重要的一点,那就每逢假期都会背起包去各地旅行,那是与自然和社会最直接最真实的接触,每一次被大自然和遇到的人所感动,都让我更加相信这个世界应有的方向会在哪里,也在慢慢建立起自己的价值观体系。
绿色这,就是在大学时期的一些经历,还记得在加入自然之友时,非常认真地写了一份申请信,多年后同事把信的内容发给了我,也和大家分享,看看那时候的状态:

“还记得2002年的秋天吗, 午后的阳光下,故宫北门的秋叶还没来得及改变颜色。一个刚满十八岁的毛头小子蹬着辆凤凰二八自行车,飞奔在文津街上、筒子河边、骑河楼胡同中,直到一个灰色的老式办公楼......《我申请加入“自然之友”》我喜爱生物科学,热爱大自然。从初一至今从未改变。在中学时代我参加了数不清的生物科学及环保知识竞赛,并曾获北京市一等奖全国二等奖等成绩;同时也参加了不少的外出活动,如雾灵山、红螺寺环保夏令营,玉渊潭观鸟。在2000年我和两名高二同学代表北大附中在科学会堂进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专题讲座,使我更增添了对环境保护的关注与兴趣。如今,我已如愿考入北方交通大学,并毫不犹豫地加入了学校的环保组织“绿色之家”,我想,在大学的四年甚至更长的时间里,我应该更加积极地投身于保护大自然的行动中去,为我们的环境更加美好而不懈努力。所以,我希望加入“自然之友”,
请予以批准。
张伯驹
2002.10.02

以上就是我大学时期的一些经历和思考,接下来就是毕业前后的故事了。



》》》》走向NGO

由于之前有过不少NGO的实习经历和志愿者服务经历,我对于环境类的社会组织有了比较多的了解。于是在大四思考职业发展的时候,首先选择的是去一家有规模的企业。当时主要考虑的是企业对人的职业训练更规范,而当时的NGO在这方面并不成熟。
绿色因此,我加入了一家企业,开始了毕业前的实习工作,当时那家企业的氛围和专业度都很棒,因此我也有意毕业后继续在那里工作。但过了一段时间
我发现,每天非常拼命的工作让我逐渐忘掉了内心中很重要的初衷——为自然和生命做出努力。因此,我离开了当时的团队和公司,一个人去广西的山野里呆了一个月,去做野生动物研究的志愿者。在那个月里,我愈发清晰地意识到自己对于未来的期待:
1、我希望把毕业后的两三年时间投入到自己最关注的领域——生态环境当中;

2、我希望加入一家本土的环保组织,在行动中去不断看清社会、生态和人的关系及问题;

3、我希望通过两三年的时间,让自己建立起中长期的发展方向。
绿色因此,从广西回到学校后,我开始把“企业版”的简历修订为“NGO版”的简历,并开始向各家环保组织投递。令我郁闷的是,三个月过去了,我没有接到任何一家NGO的面试通知。最后由于一个机缘,自然之友正好有一个适合我的职位,于是我在毕业前的最后一刻加入自然之友,正式开始了环保的职业生涯。
这,就是我从大学走向NGO工作的前后。


》》》》在NGO工作
刚开始在自然之友工作的半年,我所做的工作和国际青年人环保交流有关,有点风平浪静,很开心,但挑战并不大。
到了半年以后,我开始了“翻滚过山车”般的一段时间。由于机构对我的安排和自己主动的方向调整,我的工作从环境教育、青年交流变成了政策分析、研究、倡导以及具体环境问题的解决。我发现,自己需要学习不同方面的知识——绿色金融、信贷融资与环境影响、WTO与国际环境公约、气候变化等等,同时还要培养各种能力——快速学习、政策分析、倡导、调研、协作等等。于是,在我工作两年后,我开始负责组建自然之友的一个新部门——调研部,主要进行环境问题研究、政策推动、法律行动和具体环境问题介入等。这对我来说又是一个大的挑战,同时也让我看到,当初选择这份职业的一个希望正在慢慢变为现实:自然之友给了我很大的信任和成长空间,能够让我不受一些官僚气息或项目的死板限制,真正有所成长和成就。

大家可能还记得,刚才我说到毕业时候的职业规划是“工作两三年”,可时间过得飞快,一下子三年就到了。当时我在想,是不是要换个环境呢?

我的答案是:继续做。

因为,我虽然看到了很多问题、学习和成长了不少,但并没有能够掌握一种有效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属于自己的分析这些问题的框架。于是我继续在自然之友行动,时间迅速又过了三年,当时我觉得似乎找到了一些感觉。具体是什么感觉呢?简单来说,是一种“通感”,这样说可能比较抽象,让我举个例子:不知道大家平时是否关注垃圾桶?
我走到哪里,都会仔细地去观察当地的垃圾桶。于是,在前几年我看到这样一个现象:北京的一些拾荒者或者捡拾废弃物的老人,时常被垃圾桶里的碎玻璃扎到或者划破手指。通常情况下,我们会谴责这些吧玻璃(瓶)混到垃圾里的人,或者马上就想如何帮助那些拾荒者或老人。但那时我和我的团队已经在垃圾议题中摸爬滚打了三年,面对这个问题,我有着另外一种思考。玻璃混在垃圾里,这是一种不正常的情况。因为玻璃是可以“卖钱”的一种废弃物,为什么当时越来越多的玻璃和玻璃瓶混在垃圾里,而没有进入回收体系呢?于是我们开始向那些“回收佬”寻找答案,得到的回应是“玻璃现在卖不出好价钱,而且油价涨了,这东西太沉,不如塑料瓶来得实惠”。正是因为玻璃的回收价格低且油价上涨,让市场链条不愿意接受这种具有“足够回收价值”的物品,导致了越来越多的玻璃混在垃圾当中无人过问。而我们又立即想到,当时已经有一些法律法规涉及到这个问题,比如《循环经济促进法》和《清洁生产促进法》中关于“强制回收目录”和“回收基金”的条款,恰恰就是针对玻璃这一类问题的。如果设立了回收基金,对玻璃回收行业提供一定补贴,这个产业链可能又会运转起来。虽然有了很好的法律,却没能真正有效实施。
因此,当我看到一个拾荒者的手被垃圾桶中的玻璃扎到时,心中想到的是不同层面的问题和可能的解决方案,而不仅仅是对于乱扔玻璃的人的谴责及对拾荒者的关心。因为唯有冷静面对问题、分析问题、寻找改变的途径,才是一个NGO行动者最应做的事情。
这种分析问题的方式,就是我刚才说到的“通感”。它不拘泥于某一个学科或专业,而是在不同的社会经济生态层面去梳理、分析、寻找问题背后的原因。这就是我在自然之友的六七年工作中得到的最珍贵的东西之一。当然,一群志同道合的莫逆之交,一批影响我生命的老师前辈,也是特别特别宝贵的。
在我为自然之友服务的第六年,我逐渐感到自己在思维和专业层面的不足,于是下定决心离开了环保组织,回归校园重新学习。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读研与再次回归NGO
研究生的时光辛苦又美好,辛苦是因为经常要在图书馆坐上十个小时看文献写文章,美好还是因为经常要在图书馆坐上十个小时看文献写文章。为什么这样说呢?群里有过工作经历的朋友或许会有同感:当你可以十个小时专心致志地做一件事情的时候,那是一种多么难得的过程啊!
回归校园的那一刻开始,我就在思考再次毕业后将走向何方。其实,我有很多工作了一段的朋友,重新学习的一个目标,就是用一段时间来思考自己下一步的选择。在我开始思考这个问题的时候,当时主要有几个选择:继续攻读更高的学位、留在香港工作、在商业领域寻找机会以及回到公益领域。面对这些选择,我并没有特别苦恼,也没有用太多时间去分析。因为在那个时候,我很清楚很多所谓的分析和权衡并不重要,关键是能否真正听到自己内心深处的声音。
我听到了自己的心声:学习和的生涯让我感到自己更有力量,我希望把这样有力量的自己投入到保护自然的行动当中,做一个行动者,用NGO的方式去推动社会和生态的改善,或大或小,哪怕只有一毫米,都是最真实的。于是,我给自然之友发了如下一封信:
尊敬的自然之友同仁:
      您好。
我叫张伯驹,男,二十八岁,家乡北京海淀,自然之友终身会员。
这是我第二次给自然之友发送申请函件。2002年,高中毕业的我申请成为自然之友会员;十一年后的这次,是应聘自然之友总干事。
大学时代,我曾是自然之友志愿者和植物组成员。2006年毕业后加入自然之友工作团队,担任兼职、全职工作六年有余。此间曾为环境教育部、公共合作部、编辑部和传播部服务;创建调研部,并建立气候变化、绿色金融、环境法与公众参与、信息公开、城市固废等新议题/项目;深度参与金东纸业IPO、长白山保护区开发、小南海水电工程、北京六里屯垃圾焚烧厂等长期博弈;历经四任总干事更迭、三次办公地点搬迁、两次战略规划、一次注册身份变更。
回望我在自然之友的工作,初期以学习和增长见识为主;中期主要负责政策研究、倡导以及新项目开发、筹资;后期则深入城市固废和自然保护区两个议题,同时介入机构规划发展,为各个团队进行项目咨询并主持规划工作坊。
2011年,长期高强度工作导致我健康透支。在病假治疗期间,我感到自己不仅身体病患严重,而且思考缺乏梳理、知识结构待补充,于是决定在2012年重返校园读书。
研究生的时光充实而快乐,每天在图书馆埋头看文献、写文章,周末到野外爬山、跑步,身心慢慢得以恢复。同时,游走于中港环保运动边缘的状态,让我有机会重新思考未来的道路。在去年年底,我决定遵循自己内心的声音,不申请继续攻读博士,而是在毕业后回到大陆,继续搞环保。
中国面临的环保挑战之巨不言而喻,过去三十年,经济发展的负面外部性不断转嫁给不发达地区和下一代。近年来环境健康问题爆发、生态危机加剧,使环境问题已和社会、政治等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
未来十年,环境问题对这个国家——从政权核心到每个公民——都会产生实实在在的影响。越多的环境危机几乎不可避免,而环境问题导致的健康损害、社会暴力以及生态退化都是我们不愿看到的。
在我看来,政府的环境管制力度还会加强,利用市场手段解决环境问题的行动也会更多,由于以上两点都存在缺陷,所以相形之下,公众参与可能会被证明更加重要。公众参与起效的基础,是有越来越多拥有环境意识、权利意识和公民美德的绿色公民。如何寻找到已有的绿色公民?如何团结他们?如何在行动中召唤、培育更多绿色公民?这,就是自然之友未来要回答的核心问题。而自然之友拥有的数千会员,则是回应这些问题的起点。是的,会员不应成为自然之友的拖累和负担,他们是最为宝贵的力量源泉。
...... 自然之友所面临的首要挑战,是如何走出2004年开始的转型阵痛期,优化机构管理;第二个挑战,是如何适应新的注册身份,并将其与会员管理动员体系相结合,让真正的会员制组织有效运转,实现善治;第三个挑战,是面对可预测的越来越多的环境危机和行动机会,如何找到和锻造一套有效的行动战略战术,推动真正变化。
在所应聘的三年任期内,我希望推动以下目标的接近和达成:
1.机构日常管理方面,工作团队的有效管理。特别是健全的财务体系,稳定可靠的管理团队和业务骨干群体,清晰的机构文化,多元创新的筹资来源;
2.业务方面,提升业务专业性和行动力。深化城市环境议题,找到基于环境健康权的行动逻辑和策略方法;加强维权和倡导领域的行动影响力;
3.会员工作方面,完成民非向会员制组织的过渡,初步探索出有效地治理结构。提升会员在机构中的参与度和拥有感,会员数量增加,优化会员发展和行动策略;
4.影响力方面,确立自然之友“温和但有担当感,不高调但坚决捍卫底线”的富有“韧性”的公众形象,特别加强在学术界、两会代表委员以及环保系统内的影响力。于此同时,用行动推进中国环保运动(行业)的不断反思和进步。
三年时间其实很短,务实地看,以上四点已然是很大的挑战。
在2008年自然之友首次战略规划时,我写在纸片上的一句话最终成为了自然之友的愿景文本原型。在那一刻,我感到自己和自然之友更紧密地连结在一起。
这种感觉,至今依然清晰、有力。
希望未来的几年,我有机会和热忱且执着的十几个人打造有力量的工作团队,和中国最富有绿色情怀的几万人共同探索会员制环保团体之路。
申请人:张伯驹
绿色于是,我再一次回到了自然之友。


三互动环节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迷迭:现在很多正处于择业阶段的朋友都会面临这样一个问题,较为成熟的企业和还不太成熟的NGO,我应该选择哪个?从现在的社会大环境来看,伯驹会建议大家怎样做出选择?对有此困惑的大家有什么建议么?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伯驹:在我看来,企业和NGO各有特点和魅力。好的企业对职场新人的培养很有帮助,而NGO会给刚毕业的朋友很大的成长和发展空间。中国现在有越来越多NGO逐渐走向成熟,我十年前所遇到的很多问题如今已经有不同程度的好的改变。

绿色因此,如果你对自己的发展有着清晰的方向感,这个方向感恰恰是生态环境保护的话,我推荐在NGO摸爬滚打一阵子;如果你暂时还不是很明确自己的方向,不妨先在企业来进行磨练和训练,同时在NGO做一些义工服务,慢慢看到自己心中的那个方向。

绿色当然,我们这一代,相对父辈来说,有更多的选择,也有更多自由的职业流动可以掌握,因此这是我们的一个优势。我总觉得,一个人的一生,总要有至少几年的NGO职业生涯,这样才不留遗憾。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八爷:伯驹在自然之友遇到什么困难没有?你遇到困难是怎么解决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伯驹:我在自然之友遇到的困难很多,或者说,一直都会面临各种困难和挑战。NGO工作一个特别宝贵的地方也在于此:你面对的是最真实的社会和自然,以及最真实的问题和困难。在解决这些问题、推动改变的过程中,你也就接受了最真实的训练。
绿色对我来说,面对困难首先需要冷静的心境和“解决问题”的态度。 一旦情绪起来,就很难真正采取有效行动。在心态比较好的同时,要运用自己的经验和专业进行分析,更要充分动员和组织周边比你厉害的人们一同参与到这个过程中来。在NGO工作,组织和动员能力特别重要,一群各有专长的人共同面对问题和困难,不仅更有可能把事情推动起来,也会让你感到富有力量。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八爷:信仰对于你服务社会,不计较得失,起什么样的作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伯驹:人总要相信一些东西,每个人都会有一些一致相信的事物,在我看来,这就是一种价值观。价值观既可以作为行事的原则和底线,也是遇到困难压力痛苦时巨大的动力来源。我的价值观也是在工作中慢慢清晰的:
1、更加热爱生命并愿意为它们的继续生存承担职责是人类天性中最真实的一部分;2、这个社会的“小众”不等于“边缘”;
3、可以不说话,但不能说假话。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水杉:您提到曾从事环境保护话题内不同方向的工作,涉及自然之友多个不同的部门,能否谈一谈不同方向之间的区别?所需能力是否会有所不同?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伯驹:是的,不同部门的工作对能力要求各异。比如现在自然之友的几个业务板块,法律团队需要专业的法学教育背景、法律训练和诉讼经验;政策倡导的工作需要有对政策的敏感度、分析能力、较高的情商和谈判能力等;而公众行动的部门则需要有产品意识、社区营造及组织能力等。虽然能力走向不同,但有一些是始终相通的:组织与动员能力、学习能力、协作能力和表达能力等,这些都是在不同方向的工作过程中可以持续积累的。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迷迭:能从您过来人的经验,和我们分享下现在国内NGO的大致分类么和不同的领域么?从适合择业的角度~比如我已经确定自己想要在NGO工作,但是我接下来怎样采取行动?


                               
登录/注册后可看大图
伯驹:在中国的社会组织大致有几种分类:本地行动类机构(如自然之友、绿色昆明、红树林保育联盟),本地基金会(如阿里巴巴基金会、老牛基金会、扶贫基金会),国际行动类机构(如绿色和平、大自然保护协会),国际基金会(如WWF、乐施会)以及一些未注册的一线行动团体。
绿色在行动领域中,有些会直接接触一线的问题和解决,如污染防治、环境公益诉讼;有些偏研究和倡导,如立法推动、智库类项目;有些偏向活动组织,如一些公众推广和教育类的行动;有些则着重于人的联结与组织,如一些NGO的筹款部门、会员部门和志愿者发展部门;还有一些和品牌、传播有关;当然,组织管理和业务管理也是特别重要的一个方向。
绿色如果已经有了在NGO工作的想法,我觉得或许可以先用2~3年在一个自己比较认可和有融入感NGO工作,这种工作可以称为“探索型工作”,即不仅仅是一份职业,也是一种探索、发现与梳理。通过这段时间,来不断与外界、与自己对话,找到更长期的发展方向——可能是继续在同类型NGO发展、可能到接触的其他NGO发展、可能自己进行公益创业、可能重新回到学校深造、也有可能转型到商业领域或公共部门。
绿色无论如何,都将是富有意义的、充盈的一段旅程。


四结语


绿色伯驹与我们分享了在面临选择的时候,他是如何思考自己的内在需求做出决定的,又为什么离开了自然之友和重新起航的经历,印象尤为深刻的是伯驹从“碎玻璃扎伤了拾荒老人的手”这一现象,去思考和探究更深层次的价格、法律、制度的原因。希望能给我们正处于人生抉择和思考中的伙伴一点借鉴的意义,感谢伯驹的分享!伙伴们也可以从自然之友的官方微信中继续关注伯驹和自然之友的行动!

伯驹:这是我从大学到现在一直特别喜欢的一首歌,送给大家,与伙伴们共勉——《或许》一个人要把肉身放在岁月的砧板上
煅打多少次 他的心才能坚冷如钢
一个人要让泪水浸泡过多少次
那他的眼神 才不会迷惘
或许我们追求了一生
仍要从追求本身寻找
或许答案不在远方
而在你我的心上
一条路要走多长 才能抵达远方
一首歌要唱多久 人们才不会遗忘
一条河要绕过多少 多少高山 多少峡谷
才能看见海洋
或许我们追求了一生
仍要从追求本身寻找
或许答案不在远方
而在你我的心上
一朵花该怎样绽放
才能给所有善良和负重的人们
送去安慰 和生活的芬芳

发表于 2016-3-10 08:22:25 | 显示全部楼层
玻璃那个案例挺有意思的呀!
每个人都关心自然环境,理解、参与环境保护,与自然和谐相处,分享改变世界,爱济溪

55

主题

754

回帖

2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3466

社区居民

QQ
发表于 2016-3-15 20:33:34 | 显示全部楼层
都说做公益的,都是心中有爱的人

127

主题

2477

回帖

25万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积分
255982

社区居民忠实会员最爱沙发社区明星在线持久荣誉溪友

QQ
发表于 2016-3-16 10:55:00 | 显示全部楼层
虽然说现实很骨感,但是还是一直觉得能够一直置身NGO领域、能够一直做公益的人也是很幸运的人,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至少内心是无比温暖和幸福的,人生苦短,还是要跟随内心的选择,做自己想做的事情,做真正的自己。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微信登录

本版积分规则

小黑屋|手机版|济溪 ( 京ICP备17053947号-1 )

GMT+8, 2024-5-23 12:46 , Processed in 0.045985 second(s), 2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3.4

© 2001-2023 Discuz! Team.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